好书推荐
《外婆的道歉信》 内容简介:《外婆的道歉信》是瑞典作家弗雷德里克·巴克曼创作的长篇小说,首次出版于2016年。《外婆的道歉信》讲述的是一个七岁的早熟少女与一个七十多岁的疯狂外婆的故事,两个分子的碰撞与反应,是关于爱、关于勇敢、关于守护与原谅的题材。作者笔下描述的人物,从小朋友到流浪汉,这些都是不同寻常且又真实平常的人,充满着生活的烟火气与真实气。 作者简介:弗雷德里克·巴克曼(Fredrik Backman),瑞典专栏作家、博客作者、作家,1981年生于瑞典赫尔辛堡,曾在大学修读宗教学,但没有毕业,后来曾当过卡车司机、专栏作家、博客作者。2012年发表处女作《一个叫欧维的男人决定去死》令他一举成名,这部小说被翻译成25种语言,成为国际畅销书,2015年被改编成同名电影,获提名第89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2013年他发表第二部小说《外婆的道歉信》,仅10个月内全球销量已突破150万册。 索书号:l532.45/1 馆藏地点:2楼人文社科书库 |
| 《卡耐基管理的艺术:自我提升领袖群伦的智慧》 内容简介:该书仅是对卡耐基管理艺术和成功之道的阐述,更是卡耐基一生思想精华的浓缩。此书引用大量的真实事例告诉管理者如何化解矛盾、如何激励员工、如何授权、如何高效管理等方方面面的管理秘诀,使管理者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管理能力的自我提升。《卡耐基高效管理的艺术》围绕“成功管理”这一主题,将卡耐基作品中的有关内容汇编在一起,使读者领悟卡耐基的成功管理之道,进而成为一个高效管理者。 作者简介:戴尔·卡耐基利用大量普通人不断努力取得成功的故事,通过演讲和书唤起无数陷入迷惘者的斗志,激励他们取得辉煌的成功。 其在1936年出版的著作《人性的弱点》,70年来始终被西方世界视为社交技巧的圣经之一。 他在1912年创立卡耐基训练班,以教导人们人际沟通及处理压力的技巧。 索书号:F270-49/3 馆藏地点:3楼理科与技术书库 |
《九篇雪》 内容简介:《九篇雪》是李娟的第一部作品,写的是在李娟在少女时代跟随家人在新疆阿勒泰草原生活和做生气的全部故事。通过码庄子、搭帐篷、做生意、赶牛、牧羊、找麻雀、住山野、走戈壁、挑水、吃抓肉、打工等一组组活生生的真实生活画面,向世人展现了一幅幅不为人知的阿勒泰生活面貌。这些古老而又富有尊严的真实生活,充满灵性,宁静而又厚重,是一部令人如痴如醉而又深藏原始野性的西域牧歌。 作者简介:李娟,著名散文作家,文学家,荣获2010年上海文学奖,2011年人民文学奖,2012年朱自清散文奖。少女时代跟随家人进入阿尔泰深山牧场,经营一家杂货店和裁缝铺,与逐水草而居的哈萨克牧民共同生活。至今出版有散文集《我的阿勒泰》《阿勒泰的角落》《走夜路请放声歌唱》,在读者中产生巨大回响,被誉为文坛清新之风。梁文道、王安忆、柴静、《人民文学》评价她的文字是当代中国最醇美的文字。 索书号:l267/136 馆藏地点:2楼人文社科书库 |
《爱的艺术》 内容简介:在《爱的艺术》一书中,弗罗姆认为,爱情不是一种与人的成熟程度无关,只需要投入身心的感情。如果不努力发展自己的全部人格并以此达到一种创造的倾向性,那么每种爱的试图都会失败,如果没有爱他人的能力,如果不能真正谦恭地、勇敢地、真诚地和有纪律地爱他人,那么人们在自己的爱情生活中也永远得不到满足。 弗罗姆进而提出爱是一门艺术,要求想要掌握这门艺术的人有这方面的知识并付出努力。该书中爱不仅仅是狭隘的男女爱情,也并非通过磨炼增进技巧即可获得。爱是人格整体的展现,要发展爱的能力,就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人格,并朝着有益的目标迈进。 作者简介:埃里希·弗罗姆(1900年—1980年),20世纪西方哲学家、心理学家、思想家,西方马克思主义代表,法兰克福学派理论家。出生于德国法兰克福市一个犹太人家庭,曾在法兰克福大学和海德堡大学学习心理学、社会学和哲学,并获博士学位。二战期间,为逃避纳粹迫害迁居美国,先后在哥伦比亚大学和墨西哥国立大学教授心理学课程和从事精神分析研究。1971年,迁往瑞士,继续从事心理学研究和写作工作直到去世。主要著作包括:《逃避自由》《爱的艺术》《在幻想锁链的彼岸》《占有还是生存》《自为的人》等。 索书号:C912.6/13 馆藏地点:2楼人文社科书库 |
《平凡的世界》 内容简介:《平凡的世界》是中国著名作家 路遥 创作的一部百万字的长篇巨著。 这是一部全景式地表现中国当代城乡社会生活的长篇小说。 全书共三部,时间跨度从1975年到1985年,全景式地反映了中国近10年间城乡社会生活的巨大历史性变迁;以 孙少安 和孙少平两兄弟为中心,以整个社会的变迁、思想的转型为背景,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刻画了社会各阶层普通人们的形象,成功地塑造了孙少安和孙少平这些为生活默默承受着人生苦难的人们,在这里人性的自尊、自强与自信,人生的苦难与拼搏,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纷繁地交织,读来令人荡气回肠,不忍释卷。 作者简介:路遥(1949—1992),原名王卫国,中国当代农村作家。1949年12月23日生于陕西榆林市清涧县石咀驿乡王家堡村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7岁时因为家里困难被过继给延川县农村的伯父;1969年回乡务农。1973年进入延安大学中文系学习,其间开始文学创作。大学毕业后,任《陕西文艺》(今为《延河》)编辑。1980年发表《惊心动魄的一幕》,获得第一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1982年发表中篇小说《人生》。 索书号:l247.57/15 馆藏地点:2楼人文社科书库 |
《明朝那些事儿·第1步,朱元璋:从和尚到皇帝》 内容简介:主要讲述了朱元璋一生建立及统治明朝七十年间的历史。朱元璋生于元末乱世之中,父母死于饥荒,他从赤贫起家,没有背景,没有后台,没有依靠,经历千辛万苦,无数次躲过死神的追逐,终于建立起朱姓江山,从一个衣衫褴褛、沿街乞讨的乞丐成为一个庞大帝国的最高统治者。同时,在朱元璋的时代有着无数的厉害角色,陈友谅、张士诚、王保保都是一代人杰。朱元璋用他惊人的军事天赋战胜了这些敌人,几乎是赤手空拳,单枪匹马凭借着自己的勇气和决心建立了庞大的帝国,并以无穷的精力为明朝设计了一套不同以往的制度规范。 作者简介:当年明月,副研究员,明史学会会员,青年历史学者,畅销书作家,所著作品《明朝那些事儿》,为三十年来最畅销之史学读本,多次获得“新浪图书风云榜”最佳图书、“卓越亚马逊畅销书大奖”等荣誉,位列全国十大畅销书之一,2007—2008年度系列畅销书第一名,该系列作品已被译为日、韩、英等多国文字出版发行。 索书号:K248.09/8/1 馆藏地点:2楼人文社科书库 |
《人生海海》 内容简介:《人生海海》围绕着一个身上带着很多谜团的上校展开,以村落为演出舞台,讲述了众多村民与上校的人生纠葛,描绘了上校在时代中穿行缠斗的一生 。该书通过多视点、零散化、非线性的叙事,把讲故事的权力交给小说中的多个角色,用个性化的生动语言,塑造了一个有凡人味的、和世俗生活紧密联系的新的传奇人物,还原了英雄作为一个人的常情和常理。 作者简介:小说的主人公是一个身上带着很多谜团的上校,他是全村最出奇古怪的人,他当过国民党军队的上校,是革命群众要斗争的对象,但村民一边斗争他,一边又巴结讨好他,家里出什么事都去找他拿主意;村民都说他是太监,可小孩子经常偷看他那个地方,好像还是满当当的,有模有样的; 他向来不出工,不干农活,天天空在家里看报纸,嗑瓜子,可日子过得比谁家都舒坦,还像养孩子一样养着一对猫。上校所讲述的故事、别人所经历与他相关的故事、别人讲述的他的故事相互交缠,勾画出上校在时代中穿行缠斗的一生。 索书号:l247.5/3225 馆藏地点:2楼人文社科书库 |
《人性的弱点》 内容简介:《人性的弱点》以人性具有的一般弱点为切入点,内容涉及人际交往、心态调节、维系家庭、安排工作和合理用钱等诸多方面。在书中,卡耐基为读者提供了如何与他人相处、如何得到他人的认同、如何回避人性的弱点、如何战胜人性的弱点的种种方法,并提出了应对各类弱点的有效策略。 卡耐基在书中总结出:“一个人在事业上的成功,有15%归结于他的专业知识,另外85%归结于他表达思想、领导他人和唤起他人热情的能力”。 作者简介:戴尔·卡耐基(Dale Carnegie,1888—1955年),美国人际关系学家,现代成人教育之父,同时也是西方现代人际关系教育的奠基人,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心灵导师”和“成功学大师” 。戴尔·卡耐基利用大量普通人不断努力取得成功的故事,通过演讲和书唤起无数陷入迷惘者的斗志,激励他们取得辉煌的成功。主要代表作有:《沟通的艺术》《人性的弱点》《人性的优点》《美好的人生》《快乐的人生》《伟大的人物》《人性的光辉》等。 索书号:C912.1/270 馆藏地点:2楼人文社科书库 |
《解忧杂货店》 内容简介:该书讲述了在僻静街道旁的一家杂货店,只要写下烦恼投进店前门卷帘门的投信口,第二天就会在店后的牛奶箱里得到回答:因男友身患绝症,年轻女孩月兔在爱情与梦想间徘徊;松冈克郎为了音乐梦想离家漂泊,却在现实中寸步难行;少年浩介面临家庭巨变,挣扎在亲情与未来的迷茫中……他们将困惑写成信投进杂货店,奇妙的事情随即不断发生。 作者简介:东野圭吾,日本作家。1985年,凭《放学后》获第31届江户川乱步奖,开始专职写作。1999年,《秘密》获第52届日本推理作家协会奖,入围第120届直木奖;此后《白夜行》、《暗恋》、《信》、《幻夜》四度入围直木奖;2006年,《嫌疑人X的献身》史无前例地将第134届直木奖、第6届本格推理小说大奖及当年度三大推理小说排行榜第1名一并斩获。早期作品多为精巧细致的本格推理,后期笔锋越发老辣,文字鲜加雕琢,叙述简练凶狠,情节跌宕诡异,故事架构几至匪夷所思的地步,擅长从极不合理之处写出极合理的故事,功力之深令世人骇然。代表作:《十一字杀人》、《绑架游戏》、《白夜行》、《信》、《侦探伽利略》等,多部作品已被改拍成电视剧或电影。 索书号:l1313.45/47 馆藏地点:2楼人文社科书库 |
《理想国[专著]》 内容简介:柏拉图在《理想国》中以故事为题材,叙述苏格拉底到贝尔斯祷神,归途被派拉麦克邀往家中,宾主滔滔谈论起来。两人的辩论从各个角度暴露奴隶主阶级的哲学思想、政治思想、艺术思想及教育思想。故事中的苏格拉底是虚拟的、假托的,实际上就是柏拉图的代言人。文中借苏格拉底之口和人讨论正义,分析个人正义与城邦正义之间的互通性,系统地阐述了正义的概念。柏拉图设计并展望着心目中理想国度的蓝图,提出在“理想国”中才能真正实现正义。 作者简介:柏拉图(约公元前429—前347年),贵族出身,是苏格拉底的学生,雅典唯心主义者。柏拉图认为精神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认为现实世界不过是理念世界的微弱的反映,观念世界是真实的存在,而现实世界不是真实的存在。柏拉图拥护贵族奴隶主专政制度,他的理想共和国有许多地方类似斯巴达的国家制度。公元前386年,柏拉图在雅典附近的阿卡德米体育场开办了一所学校,有很多政治家都是柏拉图的学生,代表作是《理想国》。 索书号:B502.2/6 馆藏地点:2楼人文社科书库 |
2023-10-16 16:22:15 44人浏览